BLOG

關於玩樂時事知識國家社會文化藝術遊戲我最會還能分享大家.
  Add to Google Reader or Homepage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吃大鍋飯的年代






type='text/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pianyu.com/JS/getPageRank.JS'>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js1.bloggerads.net/showbanner.aspx?blogid=20070530000007&charset=utf-8">


   健保開辦民國75年.2月行政院長俞國華在立法院宣示以民國八十九年為實施全民健保目標年。到了民國84年2月20日李登輝一聲令下,健保必須三月一日如期開辦。84年3月1日全民健保如期開辦。但因籌備不及,採取過渡措施,四月一日起回歸母法。84年5月1日為消除民怨,衛生署宣布簡化全民健保措施:將四級轉診制簡化為兩級;健保卡換發手續簡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並可一次申請兩張卡。


   健保實施至今我算算看,幾乎沒在用還是紙卡時代用過二.三次看牙醫,換了晶片卡從沒用過,算來有十年沒看過病,先應該恭喜恭喜我,這中間也不是我沒生病,只是小感冒多喝水多休息生活作息正常病自然就好,繳十幾年的健保費都白繳,這次健保要漲價,應該是我們少看病的人要來說說話。


   無論是達官顯要或平民百姓,絕大部份都為台灣目前的社會亂象心痛不已;而出現亂象的範圍包括了政治、社會、經濟、司法、交通與教育,當然也包括了醫療體系。


    社會亂象的背景,當然是因為人心浮動,而且在價值觀與道德上發生錯亂。就價值觀來說,在台灣經濟起飛甚至製造奇蹟的一段時間,價值產生的由來從過去胼手胝足的耕耘付出,逐漸變成不必辛勤流汗的土地飆漲與股市獲利;於是乎所謂「田僑仔」與「股嬌仔」的暴發戶心態成為社會的顯學,汽車、洋房與酒池肉林成為少數意志不堅者的效法對象。在失衡的價值觀底下,遂有下焉者的妄偷盜暴與上焉者的黑金掛鉤與內線交易。在醫療上的影響是,醫療糾紛的主體不再是是否有過失,而在於賠償的金額;於是乎醫療變成健康消費,醫師必須負擔「無過失責任」,作道義賠償;然後社會再來要求醫師參加「醫療糾紛保險」,把在醫療上追求真相的制度,變成用金錢撫平心靈傷口的庸俗。


    全民健保對弱勢醫療當然有恩同再造的貢獻,但是不夠健全的制度卻再次打擊著已逐漸扭曲的醫療價值觀;因為從此崇高的醫療自省與自我調節機轉被固定的標價商品化了;因此,健保不給付並不代表不好,反而是某些病患與醫者或藥商驅之若騖的灰色地帶。健保標價高的,給付友善的,沒有危機壓力的,工作時間短的項目或科別,成為醫療新貴與寵兒。君不見,有私人醫療巡迴車到鄉下,從事某些特定疾病的宣傳並提供交通服務。吾人必須肯定因為醫療給付的引發動機,使得便民與衛教服務由黑翻紅。然而,我們卻也不得不省思,如果健保改變了給付法則,這些服務是否仍將存在?尤有甚者,我們在這些以服務為包裝的醫療行為裏,是否願意去追蹤其衛教內容是否持平?有無偏頗?有無輕病重醫的疑慮?


  一般來說,健康費用的快速成長與下面這幾個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由於人口老化與重大傷病範圍擴大,前者在過去十年增加約七八八億元,後者則增加約七六○億元。其次,醫療產業勞力密集的特性,使得人事成本占了醫療支出中相當大的部分。第三是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新藥的引進,推擠了醫療費用的上升。第四,由於資本運作的邏輯進入醫療體系,醫療成為資本積累的領域。最後,則是醫療市場中由於訊息不對稱,使得醫療市場上潛在具有「供給創造需求」的可能,造成醫療上的浪費。


 在上面五個因素當中,前三個因素由於是整體的社會變遷趨勢或醫療產業結構特性,是國家較難有效介入的部分。較能有效干預以抑制醫療費用成長的只剩下對於醫療資本與專業的管制。全民健保自一九九五年開辦以來,醫療支出上漲幅度大過於收入面,長此以往,勢必會面臨調整保費的需要。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應該為醫療支出上漲負責?改革的結果是誰來埋單?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台灣健保在體制上採取單一保險人體制與單一支付架構,因此使得財務控制的能力相當強。其次,也因為這個制度而產生了一個最大可能的風險分擔團體。這解釋了就國際比較而言,台灣健保在達成醫療公平性以及扶助弱勢者醫療效果上表現優異的原因。不過,也因為單一保險人體制而將所有人的利益綁在一起,容易產生「集體不負責任」的結果,財務責任不易釐清。要打破這個「集體不負責任」的歸因與卸責循環,可能的方法是「透明化」。透過這些透明化的措施,保費調漲的正當性才能獲得確保。


 另外,全民健保仍然內部存在著若干缺陷,而必須提到政策議程上加以改革。這些問題包括了:由於被保險人的政策參與不足導致了財務責任過度集中於政府;由於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平均導致了醫療地位的區隔;由於給付資格仍然限定以繳交保費為前提,或是對於免繳保費的審核門檻過嚴,導致了就業地位不穩定,弱勢勞工的健康權可能因無力繳交保費而被剝奪。


健保的總額管制措施 : 健保給付總量管制新措施上路後,接獲不少民眾陳情,就醫常掛不上號、等不到病床,只好多花錢看急診,「急診室人山人海」成為健保總量管制後的怪現象。不僅如此,部分重症病患,因為醫院總額管制政策,明明有床位,卻無法住院,未能受到應有的醫療照顧。


他表示,每到年終病號激增,有些病患門診掛號掛不上,反而多花錢看急診,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以高雄榮總為例,光是22日與23日週末兩天,急診人數比平均的220人多,激增到超過300人,其背後原因在於,醫院因健保總額緣故,緊縮門診、住院業務量,造成患者改掛急診。


這就是吃大鍋飯,不看白不看中國人講究一分錢一分貨,既然繳了錢不看病也要去掛號檢察身體,或是拿些藥回家吃吃也好,它是個保險應該是誰多使用誰就多繳費,用薪水當繳多少的依據,這中間應該要跟保車險一樣,只是我們政府懶惰用最簡單的方式做事,健保應該是每人每年一簽,照去年你的使用量跟健保的幾付算保費,用的越多你明年的保費就多,低收入戶政府給一定補助,這樣也可以管制亂看病亂用健保的人,醫院也是問題多亂收費要增加稽查,怎麼說這麼一大鍋飯不好好管,早晚拖垮台灣財政。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hiiir.com/a7/a7690f11ebc4/1f1641a0ff89.js?time=1259197091">








Powered By Hiiir.com








src="http://www.google.com.tw/reader/ui/publisher-zh_TW.js" type="text/javascrip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