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關於玩樂時事知識國家社會文化藝術遊戲我最會還能分享大家.
  Add to Google Reader or Homepage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台灣的企業危機


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才自由移動」已然成為趨勢,而台灣實質薪資卻普遍偏低,甚至倒退回16年前的水準,遠遠落後鄰近國家,導致台灣企業留不住人才,有能力的專業人才大量外流的情況下,「人才荒」越趨嚴重。



根據英國一流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在 2013 年底公布的人才競爭力調查,預測台灣將在 2021 年成為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才斷層」儼然成為台灣社會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然而,早在外企及陸資大舉挖角台灣人才前,人才斷層早已是台灣企業有形的缺口,國外挖角不過是加速惡化,把中間好不容易架起的專業人才支柱硬生拔走。

 第一、台灣企業未積極轉型。過去台灣成功的模式是代工,集中在電子業,但現在PC/NB時 代已結束,邁入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台灣還未調整過來。中國品牌和互聯網新巨頭興起,重創Acer、HTC這些電子品牌。

第二、台灣品牌全球化欠缺。品牌一定要遍布全球才有價值,而且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兩岸關係不佳,台灣失去了全球最大市場。另外,歐美市場近年經濟萎縮,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印度和非洲卻快速成長,這些都是台灣的弱點。

第三、創新精神不足。商周於上海太平洋百貨關店時進行採訪,當地民眾表示其多年來都沒有變,跟不上商圈國際化的腳步。

第四、台灣企業不擅資本運作。台灣人只敢小打小鬧,財力不足,但在中國連鎖品牌要成功,一定要做大,還要不斷投資升級,做大以後還要有管理的能力。中國市場已走出自己成功模式,這是大部分台資企業無法駕馭的。

第五、台灣互聯網和電商環境落後。中國是全世界互聯網發展最先進的國家,甚至超越美國,這幾年出現不少百億甚至千億級的電商平台公司,商業模式創新,產業整合加速,造就了許多新品牌,如滴滴出行。反觀台灣,法規嚴重落後,政府封殺愛奇藝落地,要求阿里巴巴撤資,重罰Uber,新電商品牌焉能壯大?

台灣因陸資、外資挖角已出現斷層

陸資企業運作,因為市場開放的時間晚,因此為了學習海外、國際的產業知識,讓學習曲線最佳化,除了抄產品外,也挖人才來抄,加上台灣對人才挖角毫無招架之力,成本嚴格控管的情況下,無法給人才太大的誘因,陸資高薪挖角自然非難事,對陸資來說,雖然高薪給付人才是一大筆錢,但相較台企投入培養的資金,他們還是在搶人大戰中,以較高的機會成本占了上風。

造成人才外移情況不斷惡化最根本的原因,除了企業者的思維外,最重要的是台灣企業與企業主普遍不重視人資管理。104 人資學院事業群資深協理花梓馨認為,「雖然談人資管理很久了,但台灣企業主的腦袋沒變過,7 成以上都還是在做『人事管理』」,但這樣保守的思維不是沒有原因的,追溯台灣早期的產業特性,大多以代工為主,企業主最重視的無非就是成本管理,對人的投資相對顯得小氣。



而從早期到現在,老闆的思維並未改變,不被企業視為最重要資產的情況下,當人才被壓榨被掏空後,換個舞台成為必要的生存手段,也就開啟了一連串人才外移的惡性循環。

重視人資、制度方能保有人才

「台灣企業必須要思考該如何重視人資管理」,花梓馨指出,對關鍵人才來說,薪水或許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因此人資管理也不只是做薪資的調整,而是讓人才看到他想要的未來,例如:提供他晉升或外派的機會。企業主必須認識關鍵人才,了解他的需求,再回頭檢視企業內部的人資管理制度,必須做什麼樣的調整,以符合關鍵人才的需求,「如果能得到的跟別人相同,那他為什麼要留在這?」

簡單來說,關鍵人才要的是「未來」,而非只是實質上的薪水,從政府到企業的人才政策,許多環節早已病入膏肓,台資企業目前「以錢留才」的方式,或許能抵擋陸資企業的挖角,但長期下來,還是會在全球化的時代,被一波波襲捲而來的外資挖角浪潮給吞沒。

別為了形式做訓練,應量化與向上管理

回到最根本的原點,台灣企業的人資管理制度該怎麼改善?目前台灣市場中,有8成以上企業人資管理的 E 化不足,台灣政府儘管想介入改善,著重企業的教育訓練,然而,花梓馨認為,雖然教育訓練是人資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最能看出政府補助的績效,但這樣的政策其實是捨本逐末,並未針對問題解決。他表示,政府應該重新檢討產業與人才政策,過於重視教育訓練,對人才發展並沒有幫助。

在台灣企業主眼裡,HR 只是管理人事、發放薪水和獎金,但 HR 的工作絕對不僅僅於此,花梓馨鼓勵 HR 必須要有行銷和業務人員的特質,學習如何與老闆溝通,而這裡所謂的溝通,並不是跟老闆談離職率,而是想辦法將 HR 的成效結合公司營收「量化」,並設法做「向上管理」,這樣很多制度才推行得動。




Powered By Hiiir.com